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

【实现全省碳达峰目标工业领域这样助力】工业领域碳达峰山西要做好这六件事 天天新消息

日期:2023-06-20 10:01:37 来源:山西经济日报

《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我省焦炉煤气富氢及高炉富一氧化碳优势,积极发展氢能和甲醇经济,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。图为某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厂区一角。本报记者王蕾摄

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,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对于整体的碳达峰至关重要。《山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聚焦经济发展战略重点,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,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,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,强化绿色示范引领,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工厂、绿色低碳园区和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,以科技创新支撑行业碳达峰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

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布局。鼓励钢铁行业推动共性技术研发、兼并重组和装备升级改造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不锈钢全产业链和国内领先的钢铁生产基地;按照适度集中、资源共享、各有侧重、特色发展原则,推动焦化企业集群集聚发展,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,打造国家绿色焦化产业基地。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,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附加值高、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。  坚决遏制“两高一低”项目盲目发展。加强“两高”项目分类管理、分类处置、动态监控,科学稳妥推进项目建设,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、环保等方面审核审批要求。  合理控制重点行业产能规模。明确重点行业产能规模上限,严格落实钢铁、电解铝、水泥(熟料)、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,严控尿素、电石、烧碱等行业新增产能。 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推动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装备制造等行业协同耦合发展,引导煤电材、煤焦化氢、钢焦化氢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。推动特钢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风电装备、氢能、铝镁精深加工、光伏、现代医药、第三代半导体、合成生物等重点产业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,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低碳发展,打造一批纵向关联、横向耦合、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链。

推进能源消费绿色升级

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。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,鼓励企业采用资源利用效率高、能源转化率高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工艺技术开展技术改造。围绕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,加快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、材料、终端产品转变。  加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。合理控制煤炭消费,逐步降低工业领域煤炭消费占比。因地制宜推广工业“煤改气”,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,支持企业、园区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,有序推进清洁电源建设。充分发挥山西省焦炉煤气富氢及高炉富一氧化碳优势,积极发展氢能和甲醇经济,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结构。  积极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。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、工业园区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、分散式风电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、余热余压利用、智慧能源管理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,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,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,提升制造业能源服务的弹性和灵活性。 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。以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,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,大力推动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,积极落实国家能效“领跑者”行动。同时,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。

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

创建绿色低碳工厂。依托科研院所、行业协会、专业机构等组织打造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平台,全面提升绿色工厂评价和管理水平。积极推广绿色工艺、技术和设备,大力实施节能设备技术改造,鼓励绿色工厂对标国际、国内先进水平,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近零碳排放工厂。  建设绿色低碳园区。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循环链接水平,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,推进工业余热余压余气、废水废气废液废渣等资源化利用,鼓励运用智慧能源监控系统提升园区能耗和碳排放管理水平。推动园区提升“绿电”使用占比,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。 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。选择一批代表性强、行业影响力大、经营实力雄厚、管理水平高的核心企业,建立以绿色低碳化为导向的设计、采购、生产、营销、回收及物流体系,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绿色协调与协作,带动链上企业提升环境绩效。  培育绿色低碳市场主体。支持钢铁、焦化等传统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主动履行低碳发展社会责任,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升级。支持中小企业实施“单点突破、边缘创新”,培育一批掌握低碳产品开发、低碳创新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“单项冠军”及领航企业。

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

推进原材料清洁低碳替代。鼓励钢铁企业优先使用低水分焦炭产品、高品位矿石等原料,鼓励水泥生产企业使用矿渣、电石渣、钢渣、镁渣、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,依托生物质资源和煤化工原料基础,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。  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。实施废钢铁、废有色金属、废纸、废塑料、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规范管理,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布碳足迹。积极研究开发再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。  推进重点产品再制造。依托我省传统优势装备制造基础,鼓励企业应用增材制造、柔性成型、特种材料、无损检测等技术,提升煤机装备、重型机械、煤化工装备、交通装备等再制造水平。  打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。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为抓手,探索形成具有山西特色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路径。到2025年,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%,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62%。

提速绿色低碳科技创新

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低碳转型。聚焦煤炭高效燃烧发电、洁净燃煤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、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、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等重点领域,引进前沿核心技术,深化应用基础研究。围绕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关键基础材料等实施一批节能降碳研究项目,突破一批高效储能、能源电子、氢能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关键技术,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速发展。 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。以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,推动清洁高效用煤、低碳原料替代、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。积极落实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,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、绿色材料应用。  开展重点行业升级改造示范。聚焦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重点用能行业,积极开展富氢气体冶炼、氢能替代、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低碳零碳技术示范工程。

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

智能制造优化生产过程管理。推动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、5G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,加快重点用能设备、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,提升数据采集、处理和管理能力,优化生产管理流程。鼓励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有色金属、装备制造等行业龙头企业率先示范,打造面向区域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和资源共享,激发个性化定制、柔性生产、产品衍生服务等模式创新动能。  数字化手段提升碳排放控制水平。应用数字化手段积极开展能耗数据分析与应用,提升碳排放管理关键数据的采集、分析和应用水平,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。优化区域、产业园区、企业用能及碳排放的监测、核算、分析工作,以信息技术赋能传统碳盘查、核查工作,推动与主管部门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共享,全方位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。加强钢铁、建材、焦化、化工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产量、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水平的监测预警,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,实现内涵集约发展。

本报记者王龙飞 王佳丽 王蕾  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